-
- 张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(张开头的四字成语)
- 形容高校人文环境的成语(形容学校人文环境的成语)
- 还有近义词的4字 词语(还有近义词的四字成语)
- 形容颜色少却美丽的成语(形容颜色少的成语)
- 形容林则徐的四字成语(用什么成语形容林则徐)
- 形容人舒服的词(形容人很舒适的成语是什么)
- 踟躇的成语(包含躇字的成语_包含躇字的四字词语)
- 形容路子很多的词语(形容路多怎么形容成语)
- 表达美好心情的四字成语(想体现美好心情的成语)
- 修饰云朵的成语(云朵的形容成语有哪些)
- 形容生气的词语比如愤怒(形容生气的成语像愤怒的)
- 形容心口不一致的四字词语(描写心口不一的成语)
- 描写人物内心的成语大全(表示人物内心的成语)
- 形容雾大的四字词语有哪些(形容大雾的四字成语)
- 与医学有关的成语和俗语(与医学有关的成语)
- 形容事情非常着急的四字词语(形容一件事很着急的成语有哪些)
- 类似翻来覆去这样的成语(类似翻来覆去的成语)
- 形容雕塑的成语有哪些(形容建筑雕塑的成语)
- 形容家庭和睦的词汇(形容人家庭和睦的成语)
- 形容动作一致的成语是什么(动作一致用什么成语形容)
伯俞泣杖,入孝出悌,孝子顺孙,孝悌力田,孝悌忠信,彩衣娱亲,母慈子孝,父慈子孝,王祥卧冰,移孝为忠,移孝作忠,老莱娱亲,子孝父慈。
1、伯俞泣杖 bó yú qì zhàng
释义:伯俞泣杖 伯俞:古代孝子名。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
出处: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毛义捧檄,为亲之存;伯俞泣杖,因母之老。”
2、入孝出悌 rù xiào chū tì
释义:入孝出悌 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谓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
出处: 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授时》:“教之以德,齐之以礼,则民徙义而从善,莫不入孝出悌,夫何奢侈暴慢之有?”
3、孝子顺孙 xiào zǐ shùn sūn
释义: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
出处: 西汉 刘向《说苑 辨物》:“吾欲言死者有知也,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。”
4、孝悌力田 xiào tì lì tián
释义: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努力务农。
出处: 《汉书 文帝纪》:“其遣谒者劳赐三老、孝者帛人五匹,悌者、力田二匹……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。”
5、孝悌忠信 xiào tì zhōng xìn
释义: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。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。
出处: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统制显灵救驾》:“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6、彩衣娱亲 cǎi yī yú qīn
释义: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,很孝顺,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,引父母发笑。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。
出处: 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彩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蹄,或美鸟鸟于亲侧。”
7、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
释义: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,子女孝顺父母,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。
出处: 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天惟与我彝。”孔传:“天与民五常,使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”
8、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
释义:父慈子孝 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出处: 《礼记 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9、王祥卧冰 wáng xiáng wò bīng
释义: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顺父母。
出处: 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…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双鲤跃出,持之而归。”
10、移孝为忠 yí xiào wéi zhōng
释义: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
出处: 语出《孝经 广扬名》:“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”
11、移孝作忠 yí xiào zuò zhōng
释义: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同“移孝为忠”。
出处: 谢觉哉《不惑集 爱父母》:“不错,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。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——‘孝亲’的自然伦理,要人民‘移孝作忠’。”
12、老莱娱亲 lǎo lái yú qīn
释义: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。
出处: 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彩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蹄,或美鸟鸟于亲侧。”
13、子孝父慈 zǐ xiào fù cí
释义:子孝父慈 儿女孝顺,父母慈爱。同“父慈子孝”。
出处: 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"君义、臣行、父慈、子孝、兄爱、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"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:"须是就君仁臣敬、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,各有不尽之理。"</td></tr> 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