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形容婴儿出生的成语有什么(形容才出生婴儿的成语)
- 形容牙白唇红的成语(形容女人齿白唇红的成语)
- 老师好相处的成语(形容老师很好接触的成语)
- 形容落日很美的词语(形容落日美的四字成语)
- 形容突然出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(形容突然出现在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)
- 四大名著有哪些成语和句子(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成语)
- 形容一个人很优秀的四字词语(如何形容一个人优秀的成语或词语)
- 关于困境的成语(形容困境的成语有哪些)
- 形容人很少的成语怎么说(形容很少人的成语用什么)
- 形容地方古旧的词(形容地方老旧的成语大全)
- 声音很弱的成语(形容声音虚弱的成语)
- 说的快的四字成语有哪些(形容说得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)
- 形容积累的成语大全(形容积累的八字成语有哪些)
- 表示多个意思的词语(形容多个的成语是什么意思)
- 形容水波一起一动的词语(用什么成语形容水波一起一伏地动)
- 稀奇神妙美妙的成语是什么(形容稀奇美妙的成语)
- 带有手字形容高兴的词语(带手的成语形容高兴)
- 带水的成语(带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)
- 形容不屑的词语(形容所不屑事情成语)
- 聚精会神的看是什么成语?(聚精会神的看用什么成语形容)
兵凶战危,冬日可爱,吃硬不吃软,喘月吴牛,噤若寒蝉,大惊失色,寒心酸鼻,寒毛卓竖,怛然失色,恐慌万状,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,惊恐万状,惊愕失色,惊慌失色,惊魂未定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担惊受怕,栗栗危惧,毛骨悚然,汗不敢出,汗流浃背,流言蜚语,盲人瞎马,胆战心寒,胆裂魂飞,苛政猛于虎,蜂目豺声,触目惊心,诚惶诚恐,面目狰狞,面貌狰狞,骇人听闻,骇人闻见,骨寒毛竖,魂不附体,魂飞魄散,鼓吻奋爪,恶梦初醒。
1、兵凶战危 bīng xiōng zhàn wēi
释义: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。
出处: 汉 晁错《言兵事疏》:“虽然,兵,凶器;战,危事也。故以大为小,以强为弱,在俯卬之间耳。”
2、冬日可爱 dōng rì kě ài
释义: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出处: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3、吃硬不吃软 chī yìng bù chī ruǎn
释义:吃硬不吃软 好言好语不听从,态度一强硬,反使屈从了。形容人的外强中干,欺软怕硬。
出处: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戴大理嘱咐他的一番话,说胡统领的为人,吃硬不吃软。
4、喘月吴牛 chuǎn yuè wú niú
释义:喘月吴牛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
出处: 五代 谭用之《寄王侍御》诗:“喘月吴牛知夜至,嘶风胡马识秋来。”
5、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
释义:噤若寒蝉 噤:闭口不作声;若:像;寒蝉:深秋的知了。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。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。
出处: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6、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
释义:大惊失色 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出处: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
7、寒心酸鼻 hán xīn suān bí
释义:寒心酸鼻 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出处: 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8、寒毛卓竖 hán máo zhuó shù
释义: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出处: 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9、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
释义:怛然失色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。
出处: 宋 苏洵《送石昌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千马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从者怛然失色。”
10、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
释义: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。
出处: 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‘十分动摇’、‘恐慌万状’两句话。”
11、惊天动地 jīng tān dòng dì
释义:惊天动地 惊:惊动;动:震撼。惊动上天;震动大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。
出处: 唐 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垅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12、惊心动魄 jīng xīn dòng pò
释义: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
出处: 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13、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
释义:惊恐万状 万状:各种样子。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。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。
出处: 宋 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14、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
释义:惊愕失色 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出处: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15、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
释义:惊慌失色 见“惊惶失色”。
出处: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
16、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
释义:惊魂未定 惊魂:受惊吓的心灵。形容受惊吓后;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出处: 宋 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17、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
释义:惶恐不安 惶恐:惊慌、害怕。惊慌、害怕得不得安宁。
出处: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。”唐 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18、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
释义:惶惶不安 惶惶:恐惧不安。指心中惊慌害怕;心神不安定。
出处: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,横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”
19、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
释义:担惊受怕 惊:惊恐。担受惊恐、害怕。
出处: 元 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俺出门红月乍平西,归时犹未夕阳低,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。”
20、栗栗危惧 lì lì wēi jù
释义:栗栗危惧 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 《尚书 汤浩》:“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”
21、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
释义:毛骨悚然 毛:头发和汗毛;骨:指脊背;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毛发竖起;脊骨透寒。形容非常恐惧惊骇。
出处: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左右将此檄传进,操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”
22、汗不敢出 hàn bù gǎn chū
释义: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。
出处: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战战栗栗,汗不敢出。”
23、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
释义:汗流浃背 浃:湿透。汗水流得湿透背衣。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。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。
出处: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,自后不敢复朝请。”
24、流言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
释义: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;多指背后议论、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。
出处: 《明史 马孟桢传》:“入主出奴,爱憎由心,雌黄信口,流言蜚语,腾入禁庭,此士习可虑也。”
25、盲人瞎马 máng rén xiā mǎ
释义:盲人瞎马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。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。也比喻乱闯瞎撞;非常危险。
出处: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”
26、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
释义:胆战心寒 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出处: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
27、胆裂魂飞 dǎn liè hún fēi
释义:胆裂魂飞 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28、苛政猛于虎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
释义:苛政猛于虎 苛政: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;包括政令、赋税等。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
出处: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夫子曰:‘何为不去也?’曰:‘无苛政。’夫子曰:‘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’”
29、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
释义: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
出处: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
30、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
释义:触目惊心 触目:眼睛看到;惊:震惊。眼睛看到;内心感到吃惊。形容事态严重;令人震惊。也作“怵目惊心”、“惊心怵目”。
出处: 清 林则徐《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》:“尔等更当触目惊心,如再观望迁延,以身试法,则是孽由自作,死有余辜,毋谓言之不早也。”
31、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
释义:诚惶诚恐 诚:确实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;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;现形容尊敬、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。
出处: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诗传》:“诗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……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32、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
释义:面目狰狞 狰狞:面目凶恶。形容面目凶狠可怕。亦作“面貌狰狞”、“狰狞面目”。
出处: 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13回:“另外还有两人……都是身材骄健,面目狰狞。”
33、面貌狰狞 miàn mào zhēng níng
释义:面貌狰狞 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
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一个个身长臂大,面貌狰狞。”
34、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
释义:骇人听闻 骇:惊吓;震惊。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。
出处: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》:“浙中近年怪论百出,骇人听闻,坏人心术。”
35、骇人闻见 hài rén wén jiàn
释义:骇人闻见 见“骇人视听”。
出处: 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36、骨寒毛竖 gǔ hán máo shù
释义: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后人书之,留传万代,可谓骨寒毛竖也。”
37、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
释义:魂不附体 魂:灵魂;魂魄。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
出处: 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一个好女子也,生得十分大有颜色,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38、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
释义:魂飞魄散 魂:灵魂;魄: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指魂飞了;魄也散了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出处: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39、鼓吻奋爪 gǔ wěn fèn zhǎo
释义:鼓吻奋爪 犹言张牙舞爪。
出处: 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”
40、恶梦初醒 è mèng chū xǐng
释义:恶梦初醒 像从可怕的梦境中解脱出来一样。形容灾难过后,心存余悸。
出处: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三:"好像恶梦初醒时那样觉得生命是何等的可贵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