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形容害羞 成语(形容害羞的句子或四字成语)
- 形容缺点大于优点的成语(形容最大缺点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)
- 形容父母的四字词语有哪些(形容父母家的成语)
- 形容火焰的形容词(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火焰)
- 东西和人一样的成语(形容东西像人的成语有哪些)
- 表示绿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(形容地方绿的成语)
- 形容事情非常美好的成语(形容事情很美妙的的成语)
- 形容紧张的成语和紧张的句子(形容紧张的意思成语)
- 形容谦虚低调的成语和名言(形容人谦虚低调的成语)
- 表示很齐全的词语(形容很齐全的成语)
- 描写眼睛或眼神的词语有哪些(形容眼睛神情的成语)
- 形容事情很突然的四字词语(形容一件事很突然的成语是什么)
- 形容不想伤害别人的成语(形容不想去害人的成语)
- 形容内心孤独的词语两个字(形容内心非常孤独的成语)
- 形容一件艺术品的精美的成语(用什么成语形容艺术品)
- 形容这个人讨厌的成语(形容一个人很讨厌的成语6)
- 形容做事不认真的四字词语有什么(形容做事不认真成语)
- 形容女子好看的成语及成语的意思(形容一个女子好看成语)
- 形容歌唱得好的形容词(形容歌唱得好的用什么成语)
- 形容比较坚强的成语(形容很坚强的四字成语)
空口白话,取信于民,引古证今,援古证今,旁引曲证,杞宋无征,空口无凭,空口说白话,空口说空话,立木南门,经验教训,行之有效,繁征博引,六经注我。
1、空口白话 kōng kǒu bái huà
释义:空口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,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。
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五:"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,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,眼饱肚中饥。"
2、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
释义: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。
出处: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,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。”
3、引古证今 yǐn gǔ zhèng jīn
释义:引古证今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。
出处: 《南齐书·高逸传》:“儒家之教,宪章祖述,引古证今,于学易悟。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锁相袭。”
4、援古证今 yuán gǔ zhèng jīn
释义:援古证今 援:引。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。
出处: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事类》:“事类者,盖文章之外,据事以类义,援古以证今者也。”
5、旁引曲证 páng yǐn qǔ zhèng
释义:旁引曲证 广泛征引,委曲证明。
出处: 元·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杂辩》:“大抵《庄子》多寓言,如必欲旁引曲证,以实其说,所谓子州支父、石户之农者,又为谁乎?”
6、杞宋无征 qǐ sòng wú zhēng
释义: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,不能证明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礼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。”
7、空口无凭 kōng kǒu wú píng
释义:空口无凭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
出处: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空口无凭的话,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。”
8、空口说白话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
释义: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。
出处: 《旧唐书 宪宗本纪》:“凡好事口说则易,躬行则难。卿等既言之,须行之,勿空口说。”
9、空口说空话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
释义:空口说空话 形容光说不做事,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
出处: 孙中山《说知难行易》:“你们广西有几百万人,不是几个人能够教得成的,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。”
10、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
释义:立木南门 立木:竖木于地上。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、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。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。
出处: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,民怪之,莫敢徙……有一人行徒之,辄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”
11、经验教训 jīng yàn jiào xùn
释义:经验教训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
出处: 邓小平《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历史经验教训说明,不开放不行。”
12、行之有效 xíng zhī yǒu xiào
释义: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。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;证明很有效用。
出处: 西晋 张华《博物志 方士》:“皇甫隆遇青牛道士,姓封名君达,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,大略云……武帝行之有效。”
13、繁征博引 fán zhēng bó yǐn
释义:繁征博引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。
14、六经注我 liù jīng zhù wǒ
释义:六经注我 注:解释;我:自己的观点。牵强地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,为自己的议论服务。
出处: 宋·陆九渊《语录》:"或问先生:何不著书?对曰:六经注我!我注六经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