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形容孩子讲故事的词(赞美孩子讲故事的成语)
- 形容非常细心的成语(形容很细心的成语)
- 比喻不安分的词(形容人不安分的成语)
- 形容女子气质句四字成语(形容女子的成语气质)
- 大家团结起来的成语(形容大家团结的成语)
- 形容儿子妈妈都漂亮的成语
- 形容一个男子年轻的成语(形容一个男人年轻的成语)
- 口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(口开头的成语有哪些)
- 早上很早出门的成语(形容早上出门的成语)
- 形容自动化高效智能的成语(形容自动化高的成语)
- 形容欠债很多的词语(形容欠钱多的成语)
- 林黛玉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(林黛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)
- 形容老师的笑容的成语(形容老师的笑脸的成语)
- 形容忙碌的四字词语有什么(形容关于忙碌的成语)
- 形容气概豪迈的词语(形容气概豪迈成语)
- 形容女人作风不好的成语(形容女人作风不正成语)
- 形容男孩酷酷的四字成语(形容小男孩酷的成语)
- 形容场景恐怖的成语(形容场景很诡异的成语)
- 形容女子手好看的四字词语(形容女人手好看了成语)
- 关于古代风气的诗词(形容古代风气的成语)
寓教于乐,不偏不倚,不耻下问,举一反三,乐此不疲,喻之以理,因材施教,学以致用,学而不厌,川流不息,循序渐进,循循善诱,改过迁善,有教无类,温故知新,苦心孤诣,见贤思齐,诲人不倦,身体力行,逝者如斯,闻过则喜,默而识之。
1、寓教于乐 yu jiao yu le
释义:寓教于乐 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,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。
2、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
释义:不偏不倚 偏、倚:不正;歪。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。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出处: 宋 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3、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
释义:不耻下问 不耻:不以为耻辱;下问:降低身份请教别人。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。形容虚心求教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下问,谓凡在己下者。”
4、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
释义:举一反三 反:类推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5、乐此不疲 lè cǐ bù pí
释义:乐此不疲 乐:喜爱;爱好;疲:疲倦。乐于做某事;沉浸其中;不觉疲倦。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。
出处: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6、喻之以理 yù zhī yǐ lǐ
释义:喻之以理 喻:晓喻,开导。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。
出处: 宋·洪迈《夷坚志·丙志》第14卷:“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,乃能言之有理,亦难能也。”
7、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
释义:因材施教 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进行;教:教育。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、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。
出处: 《论语 为政》子游问孝、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:“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8、学以致用 xué yǐ zhì yòng
释义: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。致:使达到;用:实际应用。
出处: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
9、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
释义: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10、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
释义:川流不息 川:河流;流:流动;息:停止。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。②亦形容行人、车马、船只等往来不绝。
出处: 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
11、循序渐进 xún xù jiàn jìn
释义: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。循:按照;序:次序;渐:逐渐。
出处: 《论语 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?”朱熹注:“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。”
12、循循善诱 xún xún shàn yòu
释义: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。循循:有次序的样子;诱:引;指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
13、改过迁善 gǎi guò qiān shàn
释义: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,变成好的。指去恶就善。
出处: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
14、有教无类 yǒu jiào wú lèi
释义:有教无类 类:类别。不分贵贱贤愚;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。’”
15、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
释义:温故知新 复习学过的知识;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。形容回顾过去;认识现实。温:温习;故:旧的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16、苦心孤诣 kǔ xīn gū yì
释义:苦心孤诣 苦心:用心良苦。孤诣:独到的成就或境地。用尽苦心;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。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;很有独到之处。
出处: 清 翁方纲《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》:“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,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,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。”
17、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
释义:见贤思齐 贤:有才德的人;齐;看齐。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18、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
释义:诲人不倦 诲:教导;诱导;倦:厌烦。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
19、身体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
释义: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;努力实行。
出处: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泛论训》:“圣人以身体之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 力行近乎仁。”
20、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
释义: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。
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'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'”
21、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
释义:闻过则喜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;就心里高兴。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。过:过失、错误。
出处: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22、默而识之 mò ér shí zhī
释义:默而识之 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出处: 《论语·述而》:"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