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形容特别急的词语有哪些(形容特别急四字成语有哪些)
- 形容白发的形容词(用什么成语形容白发)
- 形容男人嘴唇的四字词语(形容男生嘴唇的成语)
- 成语睛开头的成语接龙(睛开头的成语接龙)
- 形容非常有特色的四字词语(有特色形容有特色的成语)
- 描写龙舟的四字词语(形容龙舟外观的成语)
- 大家团结起来的成语(形容大家团结的成语)
- 比喻服装高品质的成语(形容高档服装的成语)
- 表示很难过很遗憾的成语(形容伤心遗憾的成语)
- 形容微笑 成语(形容微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)
- 形容目光看得远的成语(形容用尽目力向远处看的四字成语)
- 旧东西像新东西一样的成语(形容旧东西像新的一样的成语)
- 关于人长大的成语(形容人长大变化的成语)
- 形容和客户合作的成语(形容与客户共赢的成语)
- 莀字有什么四字成语(包含濩字的成语_包含濩字的四字词语)
- 形容一个人理直气壮的贬义词句子(形容人理直气壮的成语)
- 形容感到幸福的成语(形容幸福感的成语)
- 形容喜欢的人的四字词语(形容喜爱的人的成语是什么意思)
- 形容海报的形容词(形容海报经典的成语有哪些)
- 注意力的成语(形容注意力成语有哪些)
不绝如缕,余音绕梁,异曲同工,引吭高歌,弦外之音,戛然而止,改弦更张,断章取义,曲高和寡,有板有眼,歌舞升平,秦晋之好,紧锣密鼓,胶柱鼓瑟,靡靡之音,高山流水,黄钟大吕,黄钟瓦缶。
1、不绝如缕 bù jué rú lǚ
释义:不绝如缕 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声音微弱;但未中断。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
出处: 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2、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
释义:余音绕梁 余音: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。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。形容歌声、乐声高亢、悦耳;使人经久不忘。
出处: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3、异曲同工 yì qǔ tóng gōng
释义:异曲同工 异:不同的;曲:曲调;工:工巧;精致。不同的曲调;却同样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;但却是同样的出色。也比喻不同的做法;收到同样好的效果。也作“同工异曲。”
出处: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
4、引吭高歌 yǐn háng gāo gē
释义:引吭高歌 引:拉;伸;吭:喉咙;嗓子。放开噪子;大声歌唱。
出处: 晋 张华注《离经》:“搏则利嘴,呜则引吭。”
5、弦外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
释义: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出处: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故言尽而意亦止,绝无弦外之音,味外之味。”
6、戛然而止 jiá rán ér zhǐ
释义:戛然而止 戛然:像声词。声音突然停止。
出处: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满场生旦净末,同声一个曲牌,也听不来南腔北调,只觉得如出一口。唱了几套,戛然而止。”
7、改弦更张 gǎi xián gēng zhāng
释义:改弦更张 换了琴弦;重新安上。比喻变更方针、计划、办法或态度。更:改换。张:给乐器上弦。
出处: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”
8、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
释义:断章取义 原指引用《诗经》中某一篇章的诗句;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;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。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;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;而不顾全文和原意。
出处: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《诗》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
9、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
释义:曲高和寡 曲:乐曲。高:高雅。和:和谐地跟着唱。寡:少。乐曲的格调越高;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。原比喻知音难觅。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、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;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。
出处: 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10、有板有眼 yǒu bǎn yǒu yǎn
释义:有板有眼 板;眼:民族音乐的节拍。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;其余叫眼。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。
出处: 周立波《山那边人家》:“哭起来一数一落,有板有眼,好象唱歌,好听极了。”
11、歌舞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
释义: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;庆祝太平;有粉饰太平的意思。含贬义。升平:太平。
出处: 元 陆文圭《跋》:“淳祐、景定间,王邸侯馆,歌舞升平,居生处乐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
12、秦晋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
释义:秦晋之好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。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。
出处: 元 乔梦符《两世姻缘》:“末将不才,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,亦不玷辱了他,他如何便不相容。”
13、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
释义: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。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。
出处: 刘绍棠《狼烟》:“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,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。”
14、胶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
释义:胶柱鼓瑟 胶:用胶粘住;柱:瑟上调音用的短木;鼓:弹奏;瑟:一种古乐器。用胶把柱粘住;再去弹瑟;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。
出处: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15、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
释义:靡靡之音 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
出处: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
16、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
释义: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出处: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’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17、黄钟大吕 huáng zhōng dà lǚ
释义:黄钟大吕 黄钟: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;阴、阳各六律。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;声调最洪大、响亮;大吕: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。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、庄严、高妙。
出处: 《陆九渊集 语录下》:“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,发达九地,真启洙泗邹鲁之秘,其可不传耶?”
18、黄钟瓦缶 huáng zhōng wǎ fǒu
释义:黄钟瓦缶 瓦缶:泥土烧成的大锅,用作乐器,音调最低。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,或贤才和庸才
出处: 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第三卷:“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,以见黄钟瓦缶,声调同异,则工拙两存乎心,所论公平,靡不服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