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】: 夏五郭公
【成语拼音】: xià wǔ guō gōng
【感情褒贬】: 中性成语
【结构类型】: 偏正式成语
【形成年代】: 古代成语
【繁体字形】: 夏五郭公
【英文翻译】: Xia wuguogong
成语夏五郭公意思
解释: 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出处: 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会郑伯于曹。无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羁出奔陈。赤归于曹。郭公。”
语法: 夏五郭公作宾语、定语;指文字
夏五郭公成语接龙: 夏五郭公 -->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--> 理应如此 --> 此中三昧 --> 昧旦晨兴 --> 兴邦立事 --> 事无巨细 --> 细嚼烂咽 --> 咽苦吐甘 --> 甘言媚词 --> 词人才子 --> 子孝父慈 --> 更多
【成语】: 夏五郭公
【成语拼音】: xià wǔ guō gōng
【感情褒贬】: 中性成语
【结构类型】: 偏正式成语
【形成年代】: 古代成语
【繁体字形】: 夏五郭公
【英文翻译】: Xia wuguogong
成语夏五郭公意思
解释: 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出处: 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会郑伯于曹。无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羁出奔陈。赤归于曹。郭公。”
语法: 夏五郭公作宾语、定语;指文字
夏五郭公成语接龙: 夏五郭公 -->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--> 理应如此 --> 此中三昧 --> 昧旦晨兴 --> 兴邦立事 --> 事无巨细 --> 细嚼烂咽 --> 咽苦吐甘 --> 甘言媚词 --> 词人才子 --> 子孝父慈 --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