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】: 鸣鼓而攻之
【成语拼音】: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
【感情褒贬】: 中性成语
【结构类型】: 连动式成语
【形成年代】: 古代成语
【繁体字形】: 鳴皷而攻之
【英文翻译】: sound the call for attack
成语鸣鼓而攻之意思
解释: 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出处: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语法: 鸣鼓而攻之作谓语;指公开声讨
示例: 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,吾侪当鸣鼓而攻之!”
鸣鼓而攻之成语接龙: 鸣鼓而攻之 --> 之死靡他 --> 他山之攻 --> 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 --> 余烬复燃 --> 燃眉之急 --> 急功好利 --> 利傍倚刀 --> 刀光血影 --> 影迹无端 --> 端倪可察 --> 察察而明 --> 更多
【成语】: 鸣鼓而攻之
【成语拼音】: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
【感情褒贬】: 中性成语
【结构类型】: 连动式成语
【形成年代】: 古代成语
【繁体字形】: 鳴皷而攻之
【英文翻译】: sound the call for attack
成语鸣鼓而攻之意思
解释: 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出处: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语法: 鸣鼓而攻之作谓语;指公开声讨
示例: 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,吾侪当鸣鼓而攻之!”
鸣鼓而攻之成语接龙: 鸣鼓而攻之 --> 之死靡他 --> 他山之攻 --> 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 --> 余烬复燃 --> 燃眉之急 --> 急功好利 --> 利傍倚刀 --> 刀光血影 --> 影迹无端 --> 端倪可察 --> 察察而明 --> 更多